2023年开年我国经济怎么样?国家统计局15日公布答案:1至2月份,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.4%,增速比2022年12月份加快1.1个百分点;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5.5%,增速比2022年12月份加快6.3个百分点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.5%,增速比2022年12月份加快5.3个百分点;全国固定资产投资(不含农户)同比增长5.5%,增速比2022年全年加快0.4个百分点……
“1至2月份,伴随着疫情防控较快平稳转段,经济循环加快畅通,生产需求明显改善,经济运行企稳回升。”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在当日的国新办发布会上说。
供给端:工业生产加快恢复 服务业增速“转正”
我国是全球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国家之一,拥有世界上最完整的工业体系。工业在我国宏观经济大盘中发挥着“压舱石”作用。
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,开年前两月我国工业“压舱石”作用进一步显现。1至2月份,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.4%,增速比2022年12月份加快1.1个百分点;两年平均增长4.9%。其中,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环比增长0.12%。
“考虑到上年1至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.5%,基数较高,从两年平均增速来看,今年1至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两年平均增长4.9%,回升幅度较大。”付凌晖说。
“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目前基本回到去年11月的水平,较去年12月的低点明显反弹。”国联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樊磊说。
事实上,对于1至2月份工业生产增速的回升,先行指标走势已有所提示。3月1日公布的2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(pmi)较1月份上升2.5个百分点至52.6%,创近11年新高。
“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,2010年以来,我国制造业规模连续多年位于世界第一。去年由于受外部多重超预期因素影响,制造业企业预期一直有所波动,去年四季度连续3个月低于临界点以下。”付凌晖说,今年2月份制造业pmi的回升,说明企业预期在好转,也表明今年经济企稳回升是有很好的微观基础支撑的。
从服务业来看,统计数据显示,1至2月份,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5.5%,相比去年12月份的同比下降0.8%,增速实现了由降转增。
从服务业分行业指数来看,1至2月份,8个分项指数中有7个增速是加快回升的,说明服务业整体改善明显。其中,住宿和餐饮业,信息传输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金融业生产指数分别增长11.6%、9.3%和7.6%,均好于服务业整体增速。
“之前服务业受疫情压制极为明显。随着疫情达峰,经济社会运行快速向正常水平回归,服务业尤其是接触型聚集型服务业明显改善。”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说。
需求端:社零消费由降转增 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
投资、消费和净出口,俗称为总需求的“三驾马车”。
从开年前两月的情况来看,我国消费表现亮眼。统计数据显示,1至2月份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067亿元,同比增长3.5%,2022年12月份为下降1.8%;两年平均增长5.1%。
“开年前两月消费明显回暖,我们认为,这主要受线下场景类消费恢复的提振。”樊磊说。
付凌晖介绍,随着疫情对消费场景的限制消除,加上今年一二月份正逢我国春节,居民出行旅游、文化娱乐消费明显恢复。春节期间,旅客发送量同比增长71.2%,国内游客出游人次同比增长23.1%,旅行社及相关行业收入均出现大幅增长。春节聚餐活动明显增加,1至2月份餐饮收入同比增长9.2%,由去年12月份的下降转为较大幅度的回升。
除了推动开年前两月消费回升的积极因素,温彬认为,同期消费恢复仍面临一定制约。2月份,城镇调查失业率上升至5.6%,16至24岁人口失业率达18.1%,就业压力上升会影响居民收入来源,进而会对消费形成抑制。现阶段居民的消费能力尚未完全恢复。
但据付凌晖分析,2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的上升,主要是受季节性因素影响。未来,我国就业保持总体稳定仍有多重有利条件,包括经济运行有望整体好转,服务业恢复加快,今年扩大就业政策力度将进一步加大等。
从投资的情况来看,1至2月份,全国固定资产投资(不含农户)53577亿元,同比增长5.5%,比2022年全年加快0.4个百分点;两年平均增长8.8%。其中,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9.0%,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8.1%,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5.7%。
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,开年前两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加快,主要得益于基建和制造业投资保持较强韧性,房地产投资拖累效应减弱。
“1至2月份,基建投资的同比增速与去年全年增速水平大体接近,依然保持较快增长。这表明政府投资对投资整体的稳定和带动作用突出。”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说,同期房地产投资降幅较去年全年明显收窄,这也是非常积极的变化,表明随着国家稳定房地产政策的落地,市场运行情况正在好转。
但需注意的是,“今年前两月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速有所放缓。”樊磊提示。
“1至2月份,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速略低于去年全年的9.1%,基本符合我们的预期。”温彬则表示,不过,由于外需仍处于回落区间,ppi(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)同比增速维持下降态势,制造业企业继续扩大投资的意愿仍需提振。
统计数据显示,1至2月份,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61768亿元,同比下降0.8%。其中,出口34936亿元,同比增长0.9%;进口26833亿元,同比下降2.9%。进出口相抵,贸易顺差8103亿元。
“今年外需形势比去年更加严峻。”付凌晖表示,尽管面临很大压力,但外贸促稳提质有不少有利条件。一是我国有良好的产业体系和完备的生产能力;二是我国坚持对外开放,积极推进与世界各国的经贸合作,去年及今年前两月对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、去年对rcep(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)贸易伙伴进出口均保持较快增长,对于稳定外贸发挥了重要作用;三是近些年我国外贸新动能逐步增强,跨境电商、海外仓快速发展,未来随着数字经济发展,数字贸易可能成为外贸增长中的新增长点。
展望未来:我国有条件实现5%左右的全年经济预期增长目标
综合考虑上述情况,张立群等多位专家认为,今年一季度我国经济有望实现良好开局。
“我们判断,3月份,我国宏观经济数据将进一步改善。”王青说,下一阶段,我国政策将继续在提振消费、投资两大内需板块方面发力,同时也将着力引导房地产行业尽快改善,带动涉房消费、房地产投资恢复正增长。
从全年来看,我国提出5%左右的经济预期增长目标。“今年实现5%左右的预期目标有压力、有挑战,但是也要看到,我们有条件、有基础、更有信心实现增长目标。”付凌晖说,信心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:
一是我国经济经过长期发展,物质技术基础已经非常雄厚,经济总量达到121万亿元,有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、完善的产业体系、丰富的劳动力资源,劳动力素质还在不断提高,创新发展的动能不断增强,这是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基础。
二是今年疫情对生产需求的抑制性作用明显减轻,有利于释放经济增长潜力。
三是在扩大内需方面,政策会持续加力。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,今年要“着力扩大国内需求”,特别是“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”。各部门已经在筹划今年扩大需求相关政策,会对实现全年经济预期增长目标起到促进作用。
四是党的二十大描绘了未来发展蓝图,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两会对今年的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,这些将极大激励和振奋经济发展信心。
“从刚刚结束的两会来看,决策层已经意识到了当前阻碍经济修复的问题所在,并提出了应对之策。”温彬说,“随着政策效应持续释放和市场信心逐渐提升,我国经济复苏的基础将会进一步夯实。我们认为,2023年我国经济增速有望达到5.5%左右甚至更高水平。”
利好政策提振钢市信心,四季度行业需求或小幅上升
2024-10-09
今冬煤炭保供基础较稳,电力企业优化布局适应新形势
2024-10-09
东海期货:政策强预期之下,10月钢价仍有反弹空间
2024-10-08
我国力争到2027年80%以上钢铁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
2024-10-08
mysteel:9月钢铁行业大事记
2024-09-30
9月以来钢厂检修信息汇总
2024-09-30
1-8月全国煤炭采选业实现营业收入20703.3亿元
2024-09-29
中国宝武:将长材打造成为第三大战略产品,把长材基本盘打造得最强
2024-09-29
钢“财”说:库存降幅扩大,市场信心得到提振
2024-09-27
国家统计局:前8月钢铁行业亏169.7亿元
2024-09-27